细数夫妻之间离婚的八大元凶

时间:2013-06-06  来源:爱无界&研情交友中心  浏览:

夫妻两个人生活在一起,就好像两把锯齿摆放在一起,切合好的时候相安无事,若是一个咬合没有对上,就会产生一些小摩擦。若是不平整的地方每天积一点,就会时时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,锯齿也会从崭新变成了伤痕累累。但,即便如此,夫妻还是会磕磕绊绊的相处在一起。

在日日两个人开心烦恼的相对之下,人性中最隐秘的一部分也会慢慢的暴露。我相信夫妻之间,有过无数次离婚念头的人不在少数,只是有些人忍了,有些人妥协了,有些人激化了。千言万语换成一句话:婚姻就是人生的一道坎,跨过去就是阳光大道,过不去的就再来一次。

离婚从字面上看就两个字,但是从里子看却是方方面面的事情。孩子既是维系婚姻的同心锁,也是解散婚姻的导火线。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虑,当你对婚姻绝望的时候,当你觉得再也无法忍受这个男人的时候,你都不得不现实的思考以下两个问题:

1,孩子的抚养权是个原则问题,是否有把握孩子一定属于自己。否则,你的轻松脱离就是一种自私的逃跑。孩子只有跟着自己才能保证健康快乐的成长。这至少是自己的自信。

2,以后的生活怎么活?金钱不是万能的,没有金钱却是万万不能的。如果自己可以保证确实可以照顾好自己又,有能力照顾好孩子,那么你的确可以选择净身出户,否则就不要潇洒,该你的你还是应该争取。

俗话说,面对他人的家事,劝和不劝分。但是我会说,清官难断家务事。怎么做是对自己最好的,还是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。外人都不是穿那双鞋的脚,谁也不知道具体的是是非非。

我们可以想深一层,婚姻中两人的磨合免不了失望伤心难受,一桩婚姻是否还能够继续下去,全部取决于当事人一时三刻的一个念想。我们总说,不到万不得已,不要轻易和离婚挂钩。但是婚姻中有些情况是不得不面对离婚的。我从不觉得离婚就是失败的代言词,对某些婚姻来说,离婚反倒是一种正确的选择。

在我看来如果婚姻中出现了如下情况,那么离婚就是必走的一条死胡同。

第一,好赌之人。

小赌怡情,大赌伤人。赌徒的心态是病态的,就好像抽着鸦片在幻想美好生活的人。一个人可能会有一时的好运,但生活是需要踏实的走出来的。夫妻中有一方是一个嗜赌之人,这个生活就甭想好好的过下去。早散早好。

第二,迷毒之人。

毒品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邪恶之花,一旦爱上了,想戒却不是那么容易的。这和人品好不好都完全没有关系。只要迷上了毒品,人生就算是彻底的完蛋了,除非他或者她真的有这坚强的意志力,可以彻底的远离。否则,毒品就是婚姻中最坚强的小三。

第三,酗酒之人。

酒这东西说好也好,说不好是真的不好。每日点点小酌倒也无妨,就怕日日醉烂如泥。生活从此就不清不楚,酒醉后自己说了什么,做了什么,第二题清醒一概不知。这是很容易导致一些可怕的事情发生。生活在一个酗酒人的身边,日子能好过吗?

第四,好谎之人。

偶尔有一些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理解的,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情调。如果遇到一个习惯性说谎的另一半,那么这样的生活就好像住在皇帝的新衣里,肥皂泡总有爆破的那一日,谎言是需要一个接一个的编织起来的。面对这样的人,心要不成为铜墙铁壁,要不脆弱的比豆腐还嫩。

第五,家暴之人。

一个人最起码要能够活着才能谈将来,生命是基本。家暴就是威胁到生命的一个行为,人一旦暴怒到一个极点,会做出什么事情,连他自己都未必知道。习惯了家暴来平息自己怒火的人,这样一起住着,难道你就不怕自己有一天被打死。家暴忍了,就是让自己活在一个不安全的范围内。

第六,爱“三”之人。

出轨,小三,婚外恋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。如果仅仅是情有可原的出轨,我相信大多数夫妻都会隐忍下来,但是如果另一半已经无视你的隐忍,一而再,再而三的上演同一个剧目。这样的人还值得去留恋吗?这样的人还值得去守候吗?尊重是互相的。

第七,无责之人。

很不幸,这个世界上人原本就是形形色色的。有些人勤劳,有些人就喜欢好吃懒做。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很可怕的,他对工作没有责任心,对家庭没有责任心,对孩子没有责任心,对父母也没有责任心。那生活在一起为了什么呢?只为了提供他吃喝玩乐吗?爱情是浪漫的,婚姻是现实的,浪漫一旦变了质,婚姻就会成为了无米之炊。

第八,愚孝之人。

婚姻生活最忌讳多人生活,小夫妻两个人有矛盾有不理解,说开了也就没有事情了。一旦家人参合就会演变成另一种局面。婆媳关系历来就是一把剑,刺杀了多少美好婚姻,甚至还会演变成一些悲剧。做子女的在另一半和父母之间有冲突的时候,要有自己的主心骨,要知道怎么来平衡这个关系。要知道这个婚姻是你的生活,和谁的父母都没有直接的关系。愚孝是可怕的,懂得平衡才是婚姻的催化剂。

最后想说,夫妻相处是一门学问,生活本就不会一帆风顺,更不会事事如意。如果只是为了小事情而搬出了大石头来处理,是否真的值得呢?望想着离婚或者正在离婚的人儿们可以好好的重新的思考一次......(出处:
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3cd89330102e1om.html